清乾隆 御制霁红釉火焰青描金御题诗胆式瓶 成交价 RMB 39,100,000
一、御窑绝色:霁红为底,金彩绘就盛世图腾这件乾隆霁红釉金彩胆瓶,堪称御窑工艺的巅峰之作。瓶身霁红釉色均匀纯正,釉质肥润如玉,在光线下呈现出深邃而华丽的宝石光泽。这种霁红釉以铜为呈色剂,需在1300℃以上的还原焰中一次烧成,成功率极低,而本品发色能达到如此完美程度,实属罕见。
器身以金彩精心绘制月季、谷穗、桂花等吉祥纹样,每一种纹饰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:月季象征"四季长春",谷穗代表"五谷丰登",桂花寓意"蟾宫折桂"。这些图案组合在一起,构成一幅"盛世长春"的吉祥画卷,充分体现了乾隆时期宫廷艺术"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"的创作理念。
展开剩余74%二、窑变奇观:天工巧艺,釉里暗藏玄机细观此瓶釉面,可见霁红釉中自然流淌着蓝紫相间的窑变效果,如晚霞漫天,又似彩虹隐现,为器物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这种窑变现象源于极其复杂的工艺:先高温烧成铜红釉,再以钴料题写御诗绘制纹样,在二次入窑时,钴料与红釉相互交融,产生出意想不到的色彩变化。
更难得的是,工匠还在窑变基础上施加金彩装饰,三种不同温度的釉彩完美结合,展现出乾隆御窑"天人合一"的制瓷理念。这种将高温釉、窑变效果与低温金彩融于一器的技法,在整个清代御窑中都极为罕见。
三、唐英督造:御诗题瓶,见证鼎盛陶政瓶身题有乾隆皇子时期所作的《上林花气》诗:"户外春光到几分,嫩红新绿间缤纷...",诗境清新雅致,与器物纹饰相得益彰。此诗收录于《乐善堂全集》,根据清宫档案记载,使用这套御诗的瓷器均烧造于乾隆十七年之前,正值一代督陶官唐英主持窑务时期。
唐英在景德镇督陶期间,开创了清代御窑的黄金时代。他不仅精通制瓷技术,更将文人雅趣融入瓷器创作,使这一时期的御窑瓷器既有精湛工艺,又富有文化内涵。此瓶集霁红、窑变、金彩、御诗等多种元素于一身,正是唐英制瓷艺术的典范之作。
四、流传有序:从英伦私藏到天价回归此瓶曾为英国约克郡重要私人收藏,传承脉络清晰。在2020年北京保利秋拍中,经过多轮激烈竞投,最终以3910万元人民币成交,创下同类器物拍卖纪录。纵观全球博物馆和私人收藏,与此瓶工艺相类者屈指可数,可见其珍稀程度。
比较公开市场的流通记录,苏富比、佳士得等拍行曾出现过与之纹样对称的成对器物,或是雍正时期的试验性作品,但如本品般工艺成熟、品相完美且带有御诗的乾隆本朝作品,实属凤毛麟角。这也解释了为何此瓶能够引发收藏界如此热烈的追捧。
五、艺术价值:御窑工艺的集大成者此瓶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:首先在工艺上,它代表了乾隆时期御窑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;其次在文化内涵上,它融合了宫廷礼仪、文人雅趣和吉祥寓意;最后在审美价值上,它展现出清代宫廷艺术富丽堂皇而又不失雅致的独特风格。
作为一件流传有序的御窑重器,它不仅是清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,更是研究乾隆时期宫廷文化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。其3910万元的成交价,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这类具有清晰来源、卓越工艺和深厚文化内涵的顶级御窑瓷器的认可。
(本文内容源自权威文物资料,不涉及任何商业交易信息。交流艺术品,欢迎私信联系。)
#乾隆瓷器 #霁红釉 #窑变 #御窑 #古董收藏 #拍卖记录 #文物 #古韵拾珍汇 #清代官窑 #瓷器鉴定
发布于:广东省上一篇:张杰《少年中国说》为何被国家“收编”?连演唱都要报备_栋梁_日月_许嵩
下一篇:没有了
